收藏入市须谨慎
今天的“收藏热”,一浪高过一浪,愈演愈烈。各家电视台的“鉴宝”、“文物”、“收藏天下”之类节目收视率也扶摇直上,许多行家、新手都想早日迈进“收藏”之门,把“捡漏”当作人生的一件快事。
这让我想起股市一句话“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其实,视收藏为投资,我以为比投资股票有更大的风险,因为股票一旦跌了,还可割肉抛出,而收藏的赝品是没有人要买的。
记得我们小时候爱好收藏,那只是一件娱乐。比如集邮,就是把别人寄给自己信封上的邮票剪下来放到水里,小心翼翼地把邮票剥离出来贴在玻璃上,晾干后收藏好。再后来,我到书店去买书,到地摊上买些小玩意儿,都花不了几个钱,回家后朝夕阅读或赏玩,这就是收藏的快乐了。
现在收藏内涵扩大成投资了,看央视“鉴宝”节目,四位专家一到某地,便有成千上万的人拿着“国宝”要求鉴定真伪,不少人买的“古玩”出资不菲,有的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乃至上百万,说是康熙、乾隆、雍正的老货,当然有些确是真价实货,还比原价涨了好几倍,但大多数是假的赝品、仿真的工艺品,只值几百元钱而已。可买主可是花了老价钱买来的。还有一些假货在“去伪存真”的锤子下四分五裂,砸的是买家的血汗钱。
现在“收藏热”愈演愈烈,我以为与市场炒作有关。一些拍卖行的“天价”一再被打破,元青化*谷子瓷瓶居然拍到了二三个亿。而原来几百元的一幅名家小品,现在竟然高达上万元,这种现象是否正常?且待岁月考验。买主稍有不慎,接的可是价格虚高的烫手货。
据报道,现在造假技术越来越高明,连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也上当。还有不少人专门以造假来忽悠收藏爱好者,这是值得初涉收藏领域的爱好者引起警惕的。至于一些电视台推销新仿的瓷器、名画等古玩,说穿了,就是挂在那儿欣赏的工艺品。你如果花几百元钱是可以接受的,你要当它作“新古董”来收藏,那么又中套了。而在拍卖行里高价买到假货,居然也只能“认栽”。
收藏这么热,买家还是缓手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