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聊下我了解的京东健康 [复制链接]

1#
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否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02/5668928.html

这次疫情期间,有一家公司提供的服务大范围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京东健康。

线上药品销售同比增长%,在线问诊单量达到了10万单。

简单说,就是大家不出门了,买药都去网上。医院不敢去了,问诊也都去网上。

虽然问诊量跟同类产品相比还不算多,但相比医院的日问诊量,已经翻了好几倍了。

京东健康去年5月宣布独立运营,同时完成10亿美元的A轮融资。

在当季的财报里,也宣布了京东健康将成为京东集团自京东物流和京东数科(原京东金融)之后打造的第三只独角兽。

换句话说,京东下一个增长故事将由京东健康来续写。

今年3月,京东健康以亿人民币市值位列胡润中国百大民营医疗健康企业第24位。

前段时间,京东健康上线了独立的App,名字就叫京东健康。

体验了几圈下来,虽然是老东家,但还是忍不住先要吐槽一下。

这个项目在我离开京东之前其实就已经立项了,大概在两个月前最终发布上线。

不过说实话,这一版App的设计不敢恭维。

底部三个tab,第一个tab的首页和后面两个在视觉风格上完全不一样,显得很突兀。

此外,首页(图左)的内容板块和商城(图右)的内容板块设计比较趋同,让人分不清到底谁才是首页,内容也有点眼花缭乱。

二级页面的内容基本都是调用的京东主站的H5页面,非原生开发。

虽然是独立App,但数据上和京东主App是打通的,也就是说你能在京东健康App里的订单列表中看到你在京东App买过的东西。

从体验上看,挺奇怪的。

比如我买了一本书,但在京东健康这个都是买药和问诊的App里,待收货订单竟然出现了一本书。

场景有点割裂。

除此之外,在「我的」模块中健康服务选项中,有很多入口的名称和二级页面对不上。

比如点击「健康权益」,进去的二级页面标题却是「我的服务」。

还有,点击「处方单」进去,二级页面标题却是「用药管理」。

另外,作为以买药和问诊为核心场景的交易产品,在产品一级结构里竟然没有「订单」,反而放在了「我的」模块中的二级页面。

我认为,对于这种非逛街型体验的电商产品,就应该以尽快完成交易并展示交易过程为主。

比如饿了么、美团、京东到家等产品,「订单」都是作为一级模块存在。

找药、下单、等药,这是大部分用户使用同类产品的关键路径,同样,产品也需要在设计上符合这一路径。

没有人愿意在一个全是卖药和问诊的App里停留太长时间。

用完即走,在这里同样成立。

好了,吐槽完了。

据我所知,这个App是后来新来的团队在主导,希望看到后能稍微优化下,毕竟是撑门面的。

去年7月,我从京东离职,从年初加入到离开,完整经历了它的发展和独立。

我在京东待了不到两年,参与负责时间最长的产品就是京东大药房。它是京东健康的核心业务,贡献超过90%的营收。

京东做医疗健康,肯定有人问,能成么?

从我的实际经历和感受中看,京东的医疗健康业务确实完成了快速发展,这是事实。

到现在,按收入指标计算,京东健康的医药零售业务(京东大药房)已经是全国第一。

是的,超过阿里健康等同类互联网医疗企业以及线下连锁药房。

京东最初开始做医药保健品的销售是在年,年正式上线京东大药房,医院。

除了购药和问诊业务外,还有做药品批发的B2B业务药京采,以及包括体检和医美在内的医疗业务。

核心主体仍然是药品零售业务京东大药房,利用技术、服务、物流供应链优势,为用户提供在线购药和配送服务。

在药品零售这块,除了OTC(非处方药)业务外,还有处方药销售,支持自助上传处方以及在线开方。

处方审核有专门的药师,如果无处方,还可医院的医生在线开方。

从销售药品类型上看,男科和慢病用药仍然是大头。

除了正常买药,京东大药房在部分城市还支持医保在线购药,使用的是医保个人账户。

首先上线的城市是宿迁,也是我重点参与的一个项目,可谓历经艰难。

有了销售场景,就有了服务场景。

于是,后来医院,以在线问诊为主要业务,包括免费的和付费的。

疫情期间,医院的订单暴增,问诊也全部改成了免费的,同时还推出了全球免费健康咨询平台。

不管是京东大药房还是医院,都属于C端业务。

京东健康的B端业务药京采就是承接上游工业企业和批发商,完成药品批发采购的业务闭环。

此外,京东医院业务,医院提供线上化服务和互联网运营支持。

说白了,医院或者药店搬到线上,提供一系列的产品和系统支持。

如今,京东健康的业务版图很广,愿景也很大,空间有,但挑战也不小。

医疗业务和传统的电商业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用做营销的思路来做医疗是行不通的。

京东健康之所以独立出来,我想也是老板们意识到了这一点。

就从产品和系统上来看,京东的电商中台在很多场景下对医药电商系统就不支持,或者说个性化需求比较多。

因为整个医药供应链系统都是独立的,有它自己的规范和要求,不是通用的电商系统能够满足的。

能共用的就共用,不能共用的就自主研发。

所以,围绕医药和医疗服务场景打造专属的产品和系统,也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虽然我已经离开了,但还是希望京东健康能顺利发展、壮大。

以京东的供应链和服务优势,他们有能力和实力做好。

从趋势上看,是好的。

京东健康的CEO辛利*以前是我们事业群的总裁,京东健康独立后他成了第一任CEO。

辛总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以前当过老师,做过生意,自己也创过业。

加入京东后也干出了一番成绩。

可能有的人不知道,他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第33代嫡孙。

好几次开大会,都不忘吟诗一首。

据说,他能背诵多首辛弃疾的诗。

很多人可能会问,京东健康的竞争对手是谁?

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

其实在我看来,大家的侧重点不一样,战略路线也有区别。

与其说相互竞争,还不如说谁有能力改变用户的线下购药就医习惯。

因为中国的医药市场足够大,现在互联网医疗渗透率还非常低,未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这次疫情,算是给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从年开始,互联网医疗就在中国爆发了,同年产生了很多创业公司。

之后随着国家*策的发布以及市场的调整,很多公司都死掉了。

大公司开始收割以及自己亲自上场,现在的主流玩家背后都有大厂的背景。

现在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甚至是美团,都在从不同角度深入医疗健康领域。

这个万亿大市场的竞争,或许才刚刚开始。

··················END··················

本月30号是我们的星球会员日,会给星友送很多福利,不了解星球以及没加入的,可以扫码加入。

今天,与位读者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