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03/5813873.html本篇文章是《成功零售商业模式中必备的6种商品》的续篇,以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的超市中的商品为例继续介绍6种商品。你会发现无论从AP到Kroger,再到现在的Walmart和7-ELEVEN(7-11便利店)都能找到这6种商品。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已经说明了6种商品的分类。四种显性的商品分别是“基本商品,新奇商品,流行商品和专业化商品”。两种隐性商品分别是“畅销商品和高毛利商品”。这6种商品相互作用,一些商品负责吸引客流,一些商品负责获得竞争优势,还有一些商品负责赚取利润。在我之前文章《战略,战术和策略》中曾介绍了凯马特(Kmart)在这方面的营销策略:
凯马特(Kmart)对门店经理培训时的要求:
“一个合格的商店应该为客户提供他想要的一切商品,通过商品间的关系和摆放位置,使每一件商品都暗示着另一件相关的商品,例如剃须刀和爽肤水,牙膏和牙刷,兵乓球意味着球拍,台灯意味着灯泡等等。利用这些关系让一个顾客在离开商店之前购买更多的物品。”
而这种策略现在已经成了零售行业中公开的秘密,无论是在线下的超市,还是在电商中都可以看到这6种商品相互配合的运营策略。先来看看四种显性的商品。
在超市中,什么是基本商品?满足基本商品有两个要求,第一是人们日常必须的商品,以及可以进行比价的商品。满足这两点的商品大致包括米面粮油,主食等一些有统一包装的商品。这些商品人们会有计划的定期反复购买,属于高频商品。并且统一的品牌,包装,重量可以在让人们在不同的超市中进行广泛的对比。这一类基本商品是杂货商品中最主要的部分,通常也是最畅销的商品。(这里你可能会问,如果我的基本商品并没有价格优势,或者与竞争对手的差距非常小的时候策略还有用吗?答案是建立自有品牌,就像沃尔玛的惠宜(GreatValue),Kroger的Luvsome和HomeChef等等。)
第二个是流行商品。流行商品只出现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对于超市来说应季的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就属于流程商品。比如春季的蒜苗,菠菜和樱桃。夏季的西瓜,葡萄。秋季的苹果,玉米以及秋季的萝卜,柿子,大白菜等。特定的商品只出现在特定的时间段里,并且商品的价值和受欢迎程度受时间因素影响大。
第三个是新奇商品。在文章《成功零售商业模式中必备的6种商品》中我对新奇商品的解释是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商品。换句话说新奇商品的作用是能够引起话题,并且吸引顾客到访商店。在超市中新鲜的肉,蛋,奶类商品扮演者新奇商品的作用。同时也帮助超市建立起差异化的形象。
第四个是专业化商品。超市中的专业化商品包括各种非处方药,保健品,以及各种汽车用品等等。专业化商品通常也是高毛利的商品。
接下来是两种隐性的商品,分别是畅销商品和高毛利商品。
最畅销商品通常是基本商品和流行商品两类中。换句话说畅销商品就是杂货中满足人们基本日常需求的高频商品。对超市的商品来说基本就是有统一包装的基本生活用品,并且会有规律的进行周期性购买。这些商品有很高的需求量,并且由于品牌,包装,计量单位统一,可以用来与其他超市进行对比,因此更容易在顾客头脑里建立起低价和便宜的印象。(很多时候最畅销商品是亏损的,必须通过销售其他商品来进行补贴。这种策略从美国的第一家连锁杂货店就开始使用了,直到—年被罗斯福新*短暂叫停,年后恢复并一直延续使用。补贴的方法参考我之前的文章《补贴的背后》)
高毛利商品与基本商品正好相反,属于非基本生活商品。也就是顾客并不会规律性的购买。再直白一点来说就是属于冲动型购买的商品。一部分高毛利商品也属于杂货类商品,但是并不是高频和满足基本需求的商品。比如糖果,零食,巧克力,饮料这些。虽然也有统一的品牌,包装和计量单位可以用来进行加工对比,但由于购买频率较低,很难回忆起上一次的价格。另一部分高毛利商品属于非标准化的商品,比如现场烤制的面包,蛋糕等烘焙食品,以及各种主食和半制成品。这些商品由于非标准化和即时性没有机会进行价格比较。
前面简单说明了超市中的6种商品,肯定有人会问,你说的这些对吗?答案是这不仅是对的,而且大概从多年前开始,无论当时被叫做杂货店,连锁店,还是超市的商店都是这样的。从AP到Kroger,再到现在的Walmart和7-ELEVEN(7-11便利店)。而且这些商店在扩张的过程中对6种商品的选择顺序都是完全一致的。以Kroger为例,最初是小杂货店,在扩张初期增加了面包店烘焙部门肉类部门和农产品。(在年美国大概有,家食品店,平均每51个美家庭就有一家。由此可见食品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当汽车迅速普及后,小杂货店为了增加毛利开始疯狂扩充品类,服装,家用电器,汽车用品开始在销售清单里,最后是向药店,汽车用品以及加油站扩张。随之而来的是杂货店面积的扩张。小杂货店变成了庞大的一站式购物的超级市场,外围还有相同面积的大型停车场。据说Kroger曾经承包了Sears实体店中的杂货业务,因为做邮购出身的Sears确实对杂货不在行。(你可以把这想象成京东和永辉或沃尔玛的合作,杂货占沃尔玛销售额的50%以上。)而且,Kroger也把12,个自有品牌分为了三个等级,PrivateSelection,Bannerbrands和Value。具体策略请参考之前文章《商品中三种价格的历史》。
这不是什么“黑客增长”,这是零售行业最基本的运营套路,从AP到Kroger,再从Woolworth到Filene’s,以及今天的优衣库,特斯拉,星巴克等等等等。这套路多年来都没有改变过。甚至有些套路复用到其他行业也都适用,比如高频基本商品与低频的冲动商品相结合。否则你怎么解释电子产品对各种功能的复杂集成呢?怎么解释一个打电话用的手机变成了闹钟+指南针+电视+照相机+计算器+音乐播放器+……呢?这里哪些是高频哪些优势低频?又怎么解释一个聊天软件变成了又能付款,又能玩游戏,又能进行步数比赛,又能看视频,又能买东西的呢?
回到主题上来,下面我来详细说下这6种商品之间的营销策略,从中可以看出这6种商品的区别和目的。
“新奇商品”用来吸引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