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至暗时刻已过,从葛兰赵蓓看医药投资大势 [复制链接]

1#
北京正规雀斑医院 http://m.39.net/news/a_9355969.html

结论:医药行业机会大于风险,长期主线是创新药产业链。投资药企专业要求极高,更像风险投资,而上游“买铲子”的确定性和全球竞争力都更强,对普通投资者价值更高。

1、至暗时刻已过

这个结论必然有很多争议。抛开情绪,回归常识,列几组数据,大家自己判断。

业绩:净利润增速保持50%左右,持续时间5年以上,符合这个高成长要求的公司凤毛麟,医药中的CXO、医美、部分器械做到了,一季报出来,CXO龙头集体高光。

年和年一季度,整个医药板块整体收入增速分别为14.15%和14.6%,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3.55%和27%,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7.16%和36.82%。

数据来自Wind

估值:一季度财报后,医药板块估值切换至25倍以下。以来,医药生物PE(TTM)之前有两个低点,分别是27倍(年1月6日)和24倍(年1月4日),中位数是38.03倍。

机构仓位:Q4,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比例11%,环比下降2.4个百分点,剔除医药主题基金后,Q3至Q3配置比例达到近三年低位,Q4低配医药1.06%。

估值只提供安全边际,驱动医药长盛不衰的是高成长性。不敢说系统性风险没了,但结构性机会已经层出不穷,CXO龙头基本筑底成功,可以对医药抱有更大的信心。

2、偷懒还是事实?

翻开葛兰、赵蓓等医药基金经理的管理人报告,年来,有些话基本没变过:

“长期看好创新产业链、医疗服务、高质量仿制药龙头等”,“创新药产业链是长期最看好的方向”。

这是复制黏贴的偷懒,还是客观事实呢?

我认为这就是客观事实,医药的大方向就是这么清晰。

3、原因

创新药是时代的主线。

年左右,主线是院外的非处方药,包括保健品,洗脑广告印象深刻,代表产品如新盖中盖等。

-,医保逐步完成全民覆盖,院内市场蓬勃发展,营销能力强的药企牛逼,如恒瑞一类的仿制药企业。

-,医保开始有压力,以省为单位的招标降价出现,行业从全面增长进入结构性增长,竞争格局好、议价能力强的中药注射剂成为主线,如丽珠集团等。

至今,医保局成立,仿制药有了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创新药得到鼓励,国内市场告别高价劣质仿制药的特色,和国际更加接轨。

所以,医药的主线在*策推动下,异常清晰,就是葛兰们常说的:创新药产业链将长期维持高景气度。

4、投资落脚点在哪

创新药产业链这么长,哪个环节更有价值呢?

我认为上游的服务、原料和设备比创新药企,更加适合普通投资者。

首先,研发端风险大,发散式创新。

创新药有个双十定律,就是说一款创新药需要10年,10亿美金。可谓是重投入了,而且还不一定成功,倒在临床的不在少数。

这一点看,判断一款新药能否成功更像是风险投资,需要的专业性和人脉关系对普通投资者很不友好。

而且,药企的创新是发散式的、去中心化的,这就意味要有快速响应能力,大药企在这一点上反而不如小企业。

这就导致行业的集中度是起不来的,尽管全球的大药企在不断的并购收购,还不断有小企业靠着爆款崛起。

甚至有可能一款新药对原本的大品种是降维打击,迅速取代原来的主流品种。这一点和上次说的光伏的有点类似。光伏是个好行业吗

其次,下游支付方极度强势。

这个很容易理解,我国药企下游最大的支付方就是医保。医保的预算虽然每年增加,但也是有限的。

为了让老百姓用上更多的药,少花钱在垃圾仿制药上,这几年的集采那叫一个狠,即便是创新药,谈判价格也是一发入*,看看PD-1的疯狂内卷。

所以,中游的药企们更像是风险投资,并不适合咱们普通投资者。

看看葛兰们的持仓,在创新药产业链的仓位集中在了上游,现在主要为CXO,也就是医药研发和生产外包,说穿了就是做外包的,但是技术含量很高,不用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俗称“卖水人”。

看看美国的例子,年以来,上游的CXO公司,如查尔斯河、ICON涨了10倍以上,而中游的辉瑞、诺华诺德等都只有2-3倍的涨幅。很好的体现了选择比努力重要。

除了CXO,上游还有原料和设备,空间没有CXO那么大,国产化率还比较低,上市公司也不多,还尚未被充分挖掘。

最后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实:我国的创新药、创新器械跟海外巨头的差距非常远,但原料药和CXO反而具备明确的全球竞争力。

全文完。

申明:投资需要独立思考,本文所有内容和观点仅仅是个人投资的思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温馨提示:由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