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药是ldquo西毒rdquo误 [复制链接]

1#
北京知名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3.html
俗话说:是药三分*,西药副作用很大,只要阴阳平衡自然调和就能百病不侵……本来这些话大家听听也就罢了,然而经过某些养生机构和媒体的炒作传播,再加上一些人不加思考地接受,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视西医西药为洪水猛兽。

图源:拍信创意

大家可以留心看看身边是否总有人喜欢问:得了病能不能不吃药?治疗慢性病需长期吃药对身体伤害是不是很大,能不能自行停药?西药能引起不良反应是不是就说明西药有“*”?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药不能停呀!

什么是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是指与用药目的无关、给病人带来痛苦或不适的药物反应,与我们常说的“副作用”(sidereaction)并不完全等同。“副作用”属于不良反应的一种情况,一般比较轻微,是因为药物作用范围太广了,当我们使用其中一种作用的时候,其他作用就成了副作用。好比你把碗碟拿来当摆设,那它们装食物的作用就变成了副作用。

图源:Goffkein/adobe/ICphoto

另外,药物不良反应还包括以下几点。

◎*性作用:因为用量过大或者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反应,比副作用的危害更大。

◎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药物的残留作用。

◎变态反应:不是心理变态,而是传说中的“过敏”,是一种自身的免疫系统对药物反应过强的现象。

◎特异质反应:是指药物对某些人的作用特别强的现象,这时候容易发生*性作用。

图源:thodonal/adobe/ICphoto

中药比西药的不良反应少?

关于这个问题,西方有一句经典的解释:“Ifsomethingisnotapoison,itisnotadrug.Thedosemakesthepoison.”(无*则非药,剂量区分之。)用网络名言来说,就是“离开剂量谈*性的行为都是耍流氓”。本质上,药物和*物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换个思路看抗癌药物,其实它们基本上都具有强烈的细胞*性),任何药物只要使用剂量不当,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中*。相反,一些常识认为的*物如果小心利用,也可以发挥药用功效。

图源:签约摄影师/ICphoto

因此,所有的药物应该有一个经过大量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确定的“最低有效剂量”和“中*剂量”,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称为“治疗窗”)用药才是安全又有效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纯天然”的中药和“化学合成”的西药都是一致的。中药里面同样有雄*(加热变成砒霜)、附子(含有乌头碱)、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强大的肾*性)等,这些*性很强的药材,很小的剂量就能引起中*甚至死亡。

图源:曹州人/ICphoto

而且,由于中医用药很多是依靠经验和师徒传承,缺少规范的安全性验证,没有一个公认的安全剂量,加上中药服用的疗程一般较长,更容易出现难以预知的不良反应,并非有些人说的“安全无*”。

药物不良反应和什么有关?

总体来说,与药物本身、接受者还有给药方式三方面有关。首先我们来看药物本身,最常见的是剂量因素。如果一种药物的*性作用很强、中*剂量非常接近最低有效剂量,说明这种药物使用起来危险性较大,应该限制它的适用范围或者用其他药物来代替。代表药物有强心药地高辛、乌头碱类药物。

图源:我是金运/ICphoto

另外,如果药物的作用范围很广、针对性不强,说明它的副作用也会比较多。比如一些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分裂比较活跃的正常细胞造成杀伤,比如我们的毛囊、消化道粘膜等,所以会有脱发、恶心呕吐、溃疡等不良反应。其他药物因素包括药物被污染、有杂质或者含有假冒伪劣成分等。然后,因病人的个体情况差异,比如种族、性别、年龄、体质、患病情况的不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会有所差别。很多药物对成人是安全的,但是会影响胎儿或儿童的生长发育,因此孕妇、小孩的用药必须特别注意。

图源:svetamart/deposit/ICphoto

最后还有给药方式的影响。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输液的不同,还有饭前/饭后吃、每天吃几次等等都会影响到药物的吸收和作用。另外多种药物之间也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如果有好几样药要吃的话,请务必问清楚有没有相互作用,哪个先吃哪个后吃。总体来说,住院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0~20%,但绝大部分属于一过性(指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在短时间内一次或数次出现,往往有明显的诱因。)、轻中度,程度可以忍受,且停药或者经过简单的对症治疗即可缓解。因不良反应住院或者死亡的情况不足1%。

如何预防、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首先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我们自己去药房买药吃的情况。虽说绝大部分非处方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但凡事有例外,尤其是当我们缺乏用药常识的时候。

图源:签约摄影师/ICphoto

比如,市面上的复方感冒药,成分上很多会有重叠,如果我们随便买几种一起吃,有可能造成某种成分服用过量,从而引起不良反应,儿童尤其需要注意。另外,阿司匹林这种水杨酸类的退烧药也不适用于12岁以下的儿童,可能会引起瑞氏综合征。所以非处方药也不是绝对安全,吃药之前一定要看清楚说明书,最好能咨询专业人士(不是药店里卖药的人哦)的意见。图源:签约摄影师/ICphoto其次,前面也讲过,给药方式也会影响到不良反应。之前有则新闻,一个妈妈把泡腾片直接给小孩子吃,结果药片在口腔和气道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小孩窒息而亡。所以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不同的药应该怎么吃。

◎泡腾片要用温水泡;

◎含服片要看有没有“舌下含服”;

◎咀嚼片嚼碎了(一般几分钟)再吞,不要喝太多水;

◎口服液喝完也不要喝太多水,少量水漱口即可;

◎缓释、控释的药大部分都不能掰不能咬;

◎看清楚是饭前还是饭后吃;

◎千万不要跟酒、茶等一起服用。

图源:签约摄影师/ICphoto最后,孕妇、小孩和老人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过程中(尤其是慢性病、激素类药物等)不要自行停药,出现不舒服应该先咨询主诊医生的意见。身体好坏是自己的事,只有你是自己健康的贴身管家,因为懒得学习而不吃药或者乱吃药就是对自己不负责。另外,还请你少听些三姑六婆的“偏方”“祖传秘方”,要遵照医嘱,让药物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而不是变成*物。

作者介绍

李天乐,临床医学博士。

·END·

?上期科普:匪警电话,为什么是?

请将您感兴趣的问题留言告诉我们,今后将为您解答!

编辑:任雅琳文章为重庆科技馆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