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方甘草片的止咳效果好,为什么被限制购买 [复制链接]

1#
节段性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417/4610440.html

“这药止咳得劲儿,咋都买不到了呢?”

上周,家住山东的王奶奶咽炎犯了,一直干咳,便让孙子帮她去药店买点复方甘草片。但郁闷的是,孙子跑了好几家药店,都不见复方甘草片的踪影。无奈,孙子只能买其他药回来给她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小时候每次咳嗽吃的甘草片,现在在药店已经买不到了。对于这种现象,网友们有各自的看法——

徐家女汉子:关键是这药效果好,还便宜,医院在这药上不挣钱,所以不卖了,特别黑。

解码黑洞:甘草片便宜,我气管炎晚上咳得厉害,睡不成觉,含一片能好很多。反正便宜又好用的药总是不好买。

笑语平生:小时候咳嗽看医生,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每次开的都是甘草片加扑尔敏,白的一粒,黑的三粒,吃了之后睡一觉,醒来就好了。

一、甘草片药效强,为什么越来越少见了?

在老一辈的心目中,复方甘草片是“神药”一般的存在,止咳、镇痛、解*的效果强,而且价格低廉,性价比很高,可以说是家家户户的必备药。

复方甘草片的主要成分包括甘草浸膏粉、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苯甲酸钠,每种成分具有不同的作用。阿片粉的作用为中枢镇咳,樟脑可以局部麻醉、祛痰,八角茴香油可以激腺体分泌、稀释痰液,苯甲酸钠可以抑菌。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复方甘草片都被老百姓视为“镇咳神药”。只不过“药无完药”,复方甘草片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药物成瘾。

复方甘草片含有的阿片粉,长期大量使用容易让人成瘾,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从年开始,复方甘草片就被药监局归为处方药,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自行购买。

年,国家药监局再次加强对复方甘草片的限制,发布《关于修订复方甘草片说明书的公告》,重新修订复方甘草片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明确了哪些人群不能服用。

因此,我们现在很难在药店买到复方甘草片了,如果有需求,医院让医生开具处方。

二、甘草片有这些副作用

1、药物依赖

长期服用复方甘草片容易产生药物依赖,一旦停药,就会出现打呵欠、流鼻涕、出冷汗、精神低落、心情烦躁等戒断症状,可能持续2~3个月的时间,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

2、低钾血症

长期服用复方甘草片可能会导致低钾血症,轻则引起肌肉无力、腹胀、恶心、肠麻痹等消化道症状,重则导致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原因在于,复方甘草片含有的甘草酸可以对人体起到排钾保钠的作用,促进钾元素的排出,长期服用就会大幅度降低血液中的钾浓度,从而引起低钾血症,尤其是老年人。

3、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长期超量服用复方甘草片,还可能引发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假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典型症状包括血压升高、血钾偏低、代谢性碱中*等,不及时干预和治疗会引起严重后果,比如肾衰、心衰,甚至周期性瘫痪。

4、胃溃疡

甘草片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会增加胃酸分泌,减少胃黏液分泌,如果再与阿司匹林等含水杨酸的药物合用,胃溃疡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总的来说,以下几类人不宜服用复方甘草片,需要注意:

3岁以下的儿童;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对复方甘草片成分过敏者;

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的老年人;

长期大量饮酒者、平日情绪不稳定者、胃炎及胃溃疡患者;

服用强心苷类药、降压药、降糖药者;

三、真正好用的止咳药,是这些

既然复方甘草片不能轻易使用了,那么还有其他止咳药可以与之媲美的吗?临床上,常用的镇咳类药物有两大类,中枢性镇咳药和外周性镇咳药。

1、中枢性镇咳药

中枢性止咳药通过抑制延脑咳嗽中枢来发挥镇咳作用,适用范围比较广,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都有效。可以分为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镇咳药,依赖性镇咳药为吗啡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目前较少应用。非依赖性镇咳药多为人工合成的镇咳药,常见的有右美沙芬、喷托维林、氯哌斯汀、普罗吗酯等。

2、外周性镇咳药

外周性镇咳药可以抑制咳嗽反射某一环节,从而发挥镇咳作用,常见的有那可丁、苯佐那酯等。此外,甘草浸膏和糖浆等局部麻醉药和黏膜保护剂也被归在外周性镇咳药的范畴。

小九要提醒大家,咳嗽用药需谨慎,不同类型用药大不同,需要对症下药。建议咳嗽时不随意服用止咳药,最好遵循医嘱,尤其是老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

很多人以为咳嗽是小事,随便去药店买点药吃就了事了。其实咳嗽的类型有很多,只有知道自己是哪种类型,才能有针对性地吃药解决,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所以,不管是咳嗽药,还是其他药,最好不要私自购买使用,以免出问题。

参考资料:

[1]竹溪.复方甘草片还能服用吗[J].中国保健食品,(1):1.

[2]霍艳飞,谢彦*,许莉莉,等.例复方甘草片不良反应特征及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18(12):5.

[3]刘凡林.镇咳药分类应选择对症用药[J].家庭医学:下半月,(7):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