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线医疗发展飞速,线上医疗平台问诊开药频 [复制链接]

1#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90115/6800413.html

年,可谓是历尽艰险的一年。

新冠疫情的爆发,极大程度的改变了人们原本的生活,不少的行业都受到了疫情的冲击而显得万分低迷。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却也在悄悄地迅速崛起,让人们的生活迎来新的改变,线上办公、线上学习考试等大行其道,线上医疗平台也加速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受疫情影响,线下问诊、购药都受到了极大的局限,不少人将医疗需求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医院、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也纷纷推出在线免费咨询、便民门诊、远程会诊等线上服务,医保支付、药品配送也快速上线,助力线上抗疫。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年4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为万人,渗透率为6.6%,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7.9%。

在线医疗飞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却也受到不少质疑。线上医疗平台问诊开药,真的靠谱吗?

今年三月,小李的父亲受到了口腔溃疡的困扰,“嘴巴里起了很多白色的皮,而且越来越严重”。但是彼时正值疫情时期,无奈之下小李只能转向了线上医疗平台求助。

小李咨询的第一医院口腔科医生,发送了口腔溃疡的照片并简单描述了病情后,该医生最终诊断其为“舌炎引起的口腔溃疡”,但是在服用了该医生开具的消炎药后,病情不仅不见好,反而愈发严重。

而后,小李又问诊了其他平台的几位医生,提供的明明都是一样的照片和相同的病情描述,但诊断结果却是各不相同,有诊断为“重度口腔溃疡”的,有诊断是“念珠菌感染”的,还有人说是“口腔发炎”。最终,小医院看病,才确诊是“由抗生素引起的念珠菌感染”。

一张照片却在不同的医生处得到各不相同的几种结果,这不禁让人怀疑,线上医疗平台,是治病还是“致病”?

其实,线上问诊所得结果不同也并非是医生的问题。线上看病不像线下,线下医生除了可以直接观察患者的伤口、病情外,还会通过触摸、按压等多种方式来确定病情,同时还有相关的仪器用作辅助。而网络平台问诊开药,只能依靠照片和问询,本来就很难实现“准确诊断”。网络问诊具有线下问诊所没有的漏洞,仅靠一根网线,对于病情的诊断,必然会有所误差。

“在网上,医院拍摄的片子、出具的病理报告来复查、复诊、咨询都可以,但首诊肯定不行。”有医生说。

除了线上问诊,在网上下单购买“处方药”也是不少人的习惯性操作,医院先去网上查一查是当今年轻人的自然反应。但是与线上问诊同样,线上购药也存在较大隐患。

有网友出现脱发症状后,进行了简单的网络问诊,医生便开出了非那雄胺的药方,但该药是处方药,并且有着“可能会对男性生育功能造成影响”的副作用,医院的医生基本不会开出这款药。同样,有网友拿着去年年初的处方单去咨询,而网络医生则是直接根据去年的药方开出了同样的药。

“互联网+”问诊看病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无需冒着线下被感医院里拿号排队,医院里的高昂收费,节约了不少的看病成本。但是,网络医疗平台问诊开药,却也有着线下问诊所没有的风险。就像是处方药设立的初衷原本就是为了规范国民用药安全,医疗事故责任医院、医生,医院进行直接监管。但互联网看病购药却消除了这样的安全屏障,互联网平台对医生毫无约束,开具处方药也不需要经过审批,医生诊断、开药的安全意识全凭自觉,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连责任追究都十分困难。

乘着科技发展的时代浪潮,“互联网+”医疗模式正在积极探索,而疫情更助推了线上医疗平台的发展。但是在监管上,这依然是一个新生产物,各个网络医疗平台也都还在探索合理的运营模式中。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于年颁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已经规定了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时,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但是真正将“监管”做到完善,还是需要各方力量进一步的探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