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是OTC药品什么是甲乙丙类药品医 [复制链接]

1#

前两天听保险经纪人大咖的讲座,关于社保的深度解读,结合案例讲地非常全面。讲座中有讲到药品和报销,这块可能很多人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也下来做做功课,跟大家分享。

一、什么是OTC药品?

我们在药店买药,经常会看见包装上有标志OTC,那这个OTC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OTC药品是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就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具有安全性高、疗效较为确切等特点。

依据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情况,OTC药品可分为甲、乙两类,其中甲类OTC药品必须在执业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乙类OTC药品有着长期安全使用的记录,相比甲类OTC药品安全性更高,可以在超市等处直接出售。

OTC药品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常见轻微疾病,其所针对的疾病健康风险相对较低;同时,由于OTC药品可以普遍用于自我治疗,其所产生的费用一般未超时个人经济承受能力。

二、什么是甲类、乙类、丙类药?

根据《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商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将药品分为甲类、乙类、丙类药物。

甲类药品: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基础药品范围,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无需自付的药品,甲类药品是医保%报销。甲类的药物外包装上的OTC标识为红色标记。

乙类药品:是指超出国家规定的基础药品范围,可提供临床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物价格略高的药品。需要自付一定比例,剩下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的药品,不同的省市对于乙类药物的报销比例不尽相同。乙类的药物外包装上的OTC标识为绿色标记。

丙类药品:除开上述两类,非临床必需,价格较高的药品。丙类药物完全自费药品。目前大部分进口靶向药都属于丙类药物。

不管是甲类、乙类、丙类药,医院,不管是门诊还是住院,医院的发票或者住院收费明细都会对每种药品、医药材料、检查、化验等费用的“自理比例”进行标注。

三、医保报销金额如何计算?

参保就医后,发生了药品、诊疗等费用,其中药品又包括甲类药和乙类药品,报销方法是:乙类药扣除自付后的费用,加上甲类药全部费用,再加上诊疗等费用中符合医保规定的费用。对于超过起付线的费用,依据患者本人参保类型、医院级别等级等按规定比例报销:

计算公式如下:医保报销金额=×相应报销比例。

例如,城镇职工老李某次就医住院发生了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诊疗等费用元,甲类药品费用元,乙类药品费用元,乙类药品的自付比例是10%,当地起付线是元,城镇医院的报销比例为85%。

那么报销方法是:甲类药全部费用元,加上将乙类药品扣除自付外的其余费用元(乙类药品自付部分为*10%=元),再加上符合医保规定的诊疗等费用元,合计9元。扣除元的起付线,纳入报销范围的费用是元。

则本次老李的医疗费用,医保能够报销*85%=元,老李需要自己承担的部分为元(起付线元+乙类药自付的元+医保政策范围内按比例由个人负担的元)。

四、总结OTC即为非处方用药,根据药品目录将药品分为甲类、乙类、丙类药,每类药的报销比例不一样。

通过前面的文字,大家对什么是OTC,什么是甲类、乙类、丙类药、如何计算报销金额这几个方面应该有更深入的认识了。如果还有什么问题,请随时联系我,必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