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主治副主任主任医师,抢医生大战背后, [复制链接]

1#

来源:财经自媒体

主治、副主任、主任医师,抢医生大战背后,医院哪家强?

来源:健康界

梁建严树

目前中国医院盈利模式尚不成熟,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即使实现盈利,超过70%的医院盈利收入也不超过万,盈利能力有限。(根据健康界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医院发展研究报告》)

晚上九点,王佃灿依旧没有下班。

在闪烁的电脑屏幕前,他熟练地敲击着电脑键盘。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他正在认真解答‘电脑对面’每一位患者的问题。

‘像我们在互联网上执业的医生空余时间是比较少的,在已经繁忙的线下医疗工作中,只能抽出下班时间来回复网上患者的问题。’即使当天的工作再忙,王佃灿也很少把当日网上患者的需求推迟到第二天解答。‘患者来自天南海北,他们愿意在网络上找到你,就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不能辜负。’王佃灿说。

医院的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曹越(化名),与王佃灿有着同样的感受。一位年近80的冯姓老奶奶找他复诊后,他们便成为了‘网友’。在曹越的精心问诊下,冯奶奶的病情逐步恢复了稳定,还专门给他写了一封感谢信。‘互联网医疗平台给以冯奶奶为代表的患者,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医患距离——虽然医生不在身边,但需要的时候近在咫尺。’曹越说。

虽医院,但王佃灿与曹越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他们都是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的执业医生。王佃灿在好大夫在线,曹越在医联,他们每天都会通过闪烁的屏幕连接千里之外的患者,这种新型的医生职业模式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医疗就诊模式。

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生也呈现出苦乐不均的生存现状。资本助推下,不少企业医院不惜重金吸引规模化的医生入驻,而有的企业医院却陷入拖欠医生诊疗服务费的窘境。同样是医生,同样辛苦有加,为何境遇却相差如此之大?健康界带你看清各地医院的真面目。

医院风往南吹?

王佃灿和曹越都是在线上问诊已有数年的‘老资格’。据王佃灿介绍,早在年,他就通过线上问诊服务患者。

也正是在这一年,国内首家医院——微医乌镇医院开业;随后,在银川和海南等地,医院申领牌照蔚然成风。

据医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医联年在成都成立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了连接医患需求的枢纽型平台,短短两年内便吸引了数十万职业医生在平台上进行注册。

年,医联成为中国首批获得医院牌照的企业之一。此后,医联聚焦在互联网慢病管理领域,越来越多的医生将自己的患者带到医联平台上,在网上进行长期的随访、复诊、开处方等服务。

年4月,好大夫在线也建立了网上诊疗试点——银川智慧医院,希望从互联网医疗1.0向2.0过渡,从轻问诊切入诊疗。

‘互联网医疗1.0时代的商业化空间是有限的,这也是年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大力向医院进军的原因。’好大夫在线相关负责人表示。

然而,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迅速,短短几年之后,小小的银川已经装不下更多的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涌入。于是,越来越多的进入者开始把目光转向中国的最南方,那里有着官方最新规划的一片试验田——海南自由贸易区。

年3月,海南省出台《海南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掀起新一轮医院审批潮,一大批医院落地海南。

根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4月30日,在海南注册并处于‘存续’状态的医院有限公司共计家。其中,全年、全年、年前四个月分别注册38家、家、家,而今年4月份就注册了55家。

第一家落地海南的医院医院健康云医院,于年1月获批。该院建设的主体企业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方面曾公开表示,选择将医院放在海南,一方面来自于医院强大的医学实力吸引;另一方面便是受惠于当地的政策利好。

更大的政策支持还在继续。年4月7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根据该意见,网售处方药将在海南放开销售,而此前网售处方药一直处于灰色地带。因此业界普遍认为,本次海南政策的放开,意味着在当地将会出现更多医院牌照的申领者。

选择在银川还是在海南注册,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是否有上下游的联动。健康界通过梳理发现,在银川建设的医院多以互联网诊疗平台居多,比如医联、好大夫集团。而在海南落地的医院,则有很多的药店参与其中,比如益丰大药房、大参林和医药电商康爱多等。

‘这些药店建设的医院,可助力药店从“销售”向“服务”延伸,能够依托医院提供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专业服务。’知名医改专家徐毓才表示。

事实上,无论是在海南还是在银川,两地的医院政策环境还是大致相同的,只是政策发布的时间有先后问题。徐毓才认为,银川的医院模式是从0到1的过程,而包括海南在内的其他地区则是从1到n的进化。

‘就目前来说,企业注册成立医院,无论是去海南还是银川,两地差别不大,但是从前景上来说,海南的空间更大。’徐毓才告诉健康界,海南未来毕竟是自由港,而且海南的医疗基础比较差,自由度高,在一张白纸上画一张蓝图应该会更好画。

僵尸医院是如何成形的?

自年《医院管理办法(试行)》推出后,代表着医院有法可依了。此后几年,医院发展势头强劲。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锦全曾表示,随着年北京医院审批细则的出台,标志着全国31个省市已全部完成省级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的搭建,医院的建设及申办进入全国全面布局阶段。

数据显示,截至年3月,全国已建成了超过家医院,但量多的同时,‘僵尸’也多。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联合健康界撰写的《中国医院发展报告》显示,许多医院的业务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支出和收入严重不匹配,大部分医院运营得并不理想。

在发布《中国医院发展报告》时,健康界研究院院长刘晖认为,年的医院运行数据相较年有较大提升,但每日55人次的线上诊疗量与线下成千上万的门诊量相比,医院的运营水平明显不足。

根据海南省卫健委披露的数据显示,在58家公立医院医院中,真正有效运营的不到10%,其余90%以上处于‘建而不用’的僵尸状态。

被医生和患者交口称赞的医院,会出现哪些窘境?年10月拿到牌照的怡本肾医医院CTO孙振中认为,‘目前大多数医院只是实现了基本的线上问诊功能,没有一站式的诊疗工具,并没有满足医疗服务的核心需求。’孙振中说。

在徐毓才看来,由企业建设的医院,很少出现没有流量的‘僵尸’状态,‘僵尸’状态医院。许多公立医院之所以成为‘僵尸’状态,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管理者没有互联网运营思路。‘医院的院长,对互联网并不熟悉,当初建设医院可能就是跟风,后续并没有认真运营’。

除了没有流量的医院之外,那些拥有流量的医院也逃不过人们的质疑,许多曾经很火的医院,最后也会因为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而走向没落。

例如,医院在年联合差点后来成为国内‘医院第一股’的友德医申领了广东省第一张医院牌照。牌照下发之后,新建的医院很快就冲到了每天四、五万的接诊量。

这个数字不可小觑,因为当时医院的线下门诊一天才几千的量。不过到了年,医院与友德医剥离。近期以来,友德医更是被爆出拖欠医生诊疗服务费的‘欠薪事件’,一度引发网络热议。

为何原本被看好的医院,如今却陷入困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家医院一直没有找到盈利模式。北京鼎臣医药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认为,企业在自家平台上开展了专家诊疗业务,但这些平台究竟有多少医生资源,目前质疑的声音很大。‘互联网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对患者进行诊疗,所能够得到的收益只有挂号费,依靠延伸服务实现盈利现在还没看到成功的模式。’史立臣如是分析。

根据健康界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医院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医院盈利模式尚不成熟,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即使实现盈利,超过70%的医院盈利收入也不超过万,盈利能力有限。

但也有从业者并不认同唯商业模式的判断。‘互联网医疗经过几年的发展与规范,已经从抢流量阶段开始向精细化管理阶段转变。无论是民营的还是公立的医院,存在的核心在于医疗,而并非单纯的商业模式。’

在孙振中看来,医院成功的核心,在于能够使线下的诊疗在线上得到充分补充和服务延伸,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使线下和线上相互融合,真正做到降低整体的诊疗成本,提高效率。只要做到些,互联网在医疗领域一定会成为标配。‘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对于公立医院与企业医院的区别,孙振中认为,前者的模式是‘医院+互联网’,医院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而后者的模式往往是‘互联网+医疗’,本质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而不是工具,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各类服务场景为患者提供源自线上的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因此,企业建设的医院,可以更加开放,更少地域限制,会有更多的资源加入进来,也更符合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特点。

抢医生大战能打多久?

6月11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携手腾讯云医发布《医生互联网诊疗行为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83%的医生愿意尝试在线诊疗,超过一半的医生会主要聚焦1-2个平台,来满足其所有线上诊疗需求。55%的医生主要通过碎片化时间处理线上患者诉求,57%的医生会在工作日晚上或节假日与患者线上交流。

互联网正成为医生日常工作的标配。‘无论是公立还是民营,医生都是平台之本。’王佃灿认为,建设医院就和盖房子一样,在盖之前要先打好地基,否则地基不牢,房子也会变成危房。对于医院来说,地基就属于患者和医生。

要想避免医院的‘僵尸’现象,主办方还需加大优秀医生的引入。在王佃灿看来,未来的医院这一赛道,将会呈现两极化趋势。‘那些没有流量、没有医院,可能就会慢慢被淘汰了。’

而医生‘人才’,也正成为互联网医疗平台争夺的重要资源。去年以来,借势疫情需求暴增和政策鼓励,各大互联网医疗平台已经紧锣密鼓医院的医生加盟。根据企业自行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微医有27万名注册,好大夫在线有超过23万名医生实名注册,京东健康超过11万,阿里健康平台活跃的医生超过6万名。

分别在海南和银川落地两家医院的百度健康,更是在今年4月底宣布推出‘医+计划’,拿出十亿现金补贴,重点扶持千名医生和10家金牌MCN。目前,入驻百度健康平台的专业医生已经超过30万。

在互联网医疗平台此起彼伏的‘抢人’大战中,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涌入互联网医疗平台。

面对各大平台的抢人大战,医生群体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网上执业的平台呢?徐毓才建议,医生要根据‘前途’和‘钱图’两个方面去做选择。‘对医生来说,哪家平台给的钱多就去哪家;其次,相对于其他地方,海南当前处于政策的高地,因此建议医生尽量选择注册在海南的医院合作。’

需要提醒的是,互联网医疗目前还属于一个新事物,官方对医院的发展依然保持谨慎态度。国家卫生健康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卢清君认为,医院虽然是一个新模式、医院,而不是企业,需完成医疗机构该完成的任务,医院管理流程,所以政策要求医院医院。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或者也需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徐毓才认为,‘互联网医疗目前还属于一个新事物,监管部门要更加包容,对于行业发展,不宜管得太死。’在他看来,包容性政策可以有很多,比如放开网售处方药的管制、建立医院医保支付的统一平台等。

不过,徐毓才同时也表示,对于监管的包容不能太乐观。‘就像这次海南省放开网售处方药,文件是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下发的,但是作为医院的主管部门——国家卫健委的名字却并未出现,可以看出官方还是比较谨慎的。’徐毓才说。

对于企业医院的未来发展前景,业界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Health创始人赵衡认为,所谓医院,不过是市场的过渡形态,难以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模式。‘企业要想建好医院,就医院合作,如医院的支持,必定走不远。’

在卢清君看来,医院建设的医院,互联网医疗平台企业所主导的医院要将自己定位为‘第三方’起辅助作用,譬如提供技术服务或者商业服务,而非提供医疗服务。他认为,过去多年来,医院探索互联网医疗助力患者管理,但一直难以做起规模的原因是缺乏运营团队。

因此,医院将运营机制委托给第三方平台,并与之建立合作机制、物价和分配机制、金融服务机制,以此让互联网医疗运行更便捷,让数据更互联互通。

孙振中对企业医院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由于公立医院与企业医院的出发点不同,会导致这两者在系统建设上、产品体验上、运营方式上的各类不同,未来这些不同会更加的明显。因此,这两者在未来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要尽快接受并融入这个浪潮中去,不要想着怎么与其直接竞争,而是要想着怎么抓住这两者各自的优势,相互合作发挥最大化的效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