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物医药投资迎冷静期资本瞄准创新性研 [复制链接]

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没有什么比“一边踩油门,一边踩刹车”这句话更能形象地比喻生物医药行业现状的了。

“踩油门”说的是由于政策制度的支持鼓励,生物医药行业正在全速发展。而“踩刹车”是指面对国家医保对药品降价要求趋严,行业所感受到的“凉意”。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CBioPC)生物制药投融资分会场上,不少投资人都开始以更加理性的目光审视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步伐。

生物医药行业已驶上高速公路

医药创新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虽然建信资本合伙人苑全红认为行业现在是“一边要踩刹车,一边要踩油门”,但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下,苑全红更愿意相信“谁的驾驶水平高,谁就可以做出很好的价值。”

在近年来国内药品审评审批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下,新药研发迎来机遇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苑全红形容,生物医药行业已从过去的“乡村土路”驶上了“高速公路”。这其中,资本市场对新药研发企业所秉持的开放且正面的态度无疑是加速器,让活跃于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人及企业备受鼓舞。

今年4月,港交所对主板上市规则进行了较大修订,允许未盈利或无营收的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目前为止,已有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华领医药、信达生物四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此外,上海证券交易所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好消息也提振了行业信心。

有机遇,但挑战也不可小觑。在资本市场大门向生物医药企业敞开的同时,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华领医药均已“破发”。

多位投资人认为,这里面既有宏观因素影响,也有此前市场估值偏高的原因。“现在的市场估值不是有一点点贵,而是贵非常多。企业到香港上市投资人还亏钱了,很简单,就是前面投贵了。所以大家都要调整。”国投创新董事总经理吕大忠说。

在苑全红看来,这是市场不断博弈与调整,最终走向成熟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的表现来看,上市后的几年破发的比例也非常高。因为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时处于研发阶段,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所以股价的波动会更为明显。目前的股价大起大落是发展初期的正常情况,在经过公司定价和市场定价的不断博弈调整后,成熟的市场将相对平稳。

跟从性研发转向创新性研发

除了考虑投资回报,政策的走向也会影响投资人对未来的预期。

近期,医保通过谈判、带量采购等多种措施降低药品价格,这对创新药也提出了更高的降价要求。例如,近期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平均降价幅度达56.7%。

但新药研发因周期长、风险大等因素,资金的投入往往十分巨大。吕大忠表示,企业盈利和医保控费如何平衡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松禾资本医健基金合伙人杨瑾指出,进医保是把双刃剑,在看到利好的同时也需要企业做好成本控制,考虑是否有足够空间应对降价要求。并且,对药企在定价、招投标、市场应用方面从销售产品转变为整个服务体系输出也提出了挑战。

通和毓承董事总经理倪琳也表示,过去要开发首创新药,在做抗体的时候,对细胞株的产量并不是非常在意,觉得能够做出来就不错了。但现在不同了,要仔细综合考虑生产量情况以及药价能够满足集采的要求。

并且,过去进口药在国内获批上市往往比国外滞后5~10年,国内药企也多采用“me-too”和“me-better”策略,选择已上市或经临床验证、成药性强、开发风险较小的成熟靶点,从而研制出同类产品,以价格优势占领市场。

吕大忠在会上表示,对于企业和投资人来说,如果产品比较多是做“me-too”、“me-better”,那么盈利空间会变得越来越小。投资人应该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