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来源于澎湃新闻)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普遍接受一种观点,中药比西药*性小。更有甚者,宣扬中药基本没有*性。因此,很多人常常将中药拿来调理身体,而把中国的老话“是药三分*”忘却脑后。
中药有没有*性
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8万次,其中约七分之一为中药所致,中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3万次。在涉及中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前三名中,清热解*类中药排名第二,仅次于活血类中药。
从数量上看,虽然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少于西药,但是,使用中药的总人数远低于西药。因此,使用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总体风险并不一定低于西药。
服用连花清瘟胶囊,是否有严重不良反应?
年7医院学者付秋婉等人在内蒙古中医药杂志上发表了连花清瘟胶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研究者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选择-年天津市上报的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的不良反应报告例,其中5例为严重不良反应(2例肝功能异常、1例恶心呕吐、1例血小板减少以及血红蛋白下降、1例全身性皮疹瘙痒)。最后,研究者建议加强在临床应用时的监测,完善和规范其说明书,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来源于患者个人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仅占0.1%,像连花清瘟胶囊这类非处方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被患者本人报告的会更少。因此,真实的药品不良反应一定远远多余被报告的。
疫情恐慌情绪之下,非理性超剂量服用一会发生,加之短时间各年龄层群体性服用连花清瘟胶囊,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必然增加。
以岭药业的声明,能改变连花清瘟胶囊可造成肝损伤的事实吗?
注:以岭药业在声明中所提供证据的截图(来源于澎湃新闻)
动物实验未显示*性反应,不等于临床应用一定是安全的。其次,健康的动物*性实验结果并不能推导出感染新冠动物的*性实验也一定没有*性反应。正因如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关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直接报告不良反应事宜的公告(年第66号)》中,要求持有人应当报告获知的所有不良反应;发现说明书未载明的不良反应,应当及时进行分析评价;对需要提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性信息及时修改说明书和标签。但是,自连花清瘟胶囊上市近20年,“尚不明确”始终未曾更新。显然,以岭药业未按要求履行持有人不良反应报告主体责任。
注:以岭药业在声明中所提供证据的截图(来源于澎湃新闻)
小样本文献数据未见肝肾功损伤,只能说明发生率可能较低,但不能就此证明没有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的可能性。关于这一点,医院学者付秋婉等人的研究已给出强有力的反驳。
疫情之下,连花清瘟胶囊是否存在肝损害不良反应,反映出诸多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反思。
其中,张伯礼院士在百度健康医典中亲自为连花清瘟胶囊审编的说明书中详尽介绍了药物的方方面面,然唯独没有提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从而可能误导患者的选择,请参与编写药典的学者应严谨审慎。
最后,呼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借此机会全面开展中成药不良反应审查和修订,并修改中成药上市相关制度。无论,中药,还是西药,药品上市审查标准应该是一样的,不能厚此薄彼,否则中成药不可能被真正认可。更不能让一些中成药生产企业利用“尚不明确”继续忽悠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