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文文大保贝儿大家好,我是文文大保贝儿,你的脚后跟部保险博主。关于“医保卡外借”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有时候去药店买药,去医院看病,都是“顺手”就付了款、挂了号。年轻人身体好,很少生病吃药,时间长了,医保卡里就累积下不少钱;而父母正是吃药看病的年纪,将医保卡给父母买药或就医,是很常见的事。可是,看似随随便便的普通行为,到了买保险的时候,却成了给自己挖的大坑。医保卡外借,对买保险有影响吗?应该怎么解决?01文文大保贝儿说出来,可能你都不信。医保卡外借,犯法。《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因为医保卡外借被罚款,但这确实是骗保的行为。怎么样?没想到吧?文文大保贝儿也没想到。在部分城市,确实会允许持卡人用医保卡里的余额,给家人买药。但,同样不能享受医保统筹报销,不然还是违规的行为。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医保卡外借,对买保险肯定是有影响的。医保卡的消费、就诊记录,是保险理赔的重点调查内容。保险公司只要想查,肯定查得到,这一点不要怀疑。而这些记录会可能会作为证据,直接影响保险理赔的结果。要知道,当我们把自己的医保卡借出去的时候,那些就诊、体检的记录,就会记在我们自己的名下,将来理赔的时候,难免要跟保险公司扯皮。哪怕是亲爹亲妈,也不能再借医保卡了啊。02如果已经外借过医保卡了,那现在后悔也晚了,还是跟文文大保贝儿一起,想想问题的解决办法吧。医保卡外借,根据看病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买药和就诊。买药的话,又要看两点:一,是买药的频率;二,是药品的种类。如果只是曾经有一次、两次给别人买过药,或者只是买了一些治疗感冒、发烧这种小疾病的药品,那一般来说是不会影响理赔结果的。但,如果是长期、稳定的帮别人买药,而且药品治疗的疾病还涉及到健康告知,那就麻烦了。对于大部分的保险公司来说,为了降低风险,会选择直接拒保。但是还有一些比较宽松的公司,会根据涉及到的疾病种类,选择是否接受核保。比如说长期为家人购买了治疗乙肝的药品,那可以通过体检的形式,证明自己确实很健康,不存在乙肝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多找几家保险公司同时申请核保,还是有希望通过的。但,如果之前长期购买的,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疾病的药品,那就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了。因为这类疾病,只要服药后,就能把数值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因此,即便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保险公司也不会认可这个“健康”的结论。想获得好的核保结论自然是不容易的。在这里文文大保贝儿也跟大家强调一下:在投保前,所有医保卡上的记录涉及健康告知的,都要如实告知。否则,理赔时保险公司可以拒赔。文文大保贝儿找到了一个“医保卡外借被保险公司拒赔”的案例。打官司了,法院也支持保险公司拒赔。原告袁某某与被告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年4月30日,签订了一份人身保险合同,投被保险人均为原告袁某某。年7月25日(注意这个时间,未过等待期),原告袁医院检查,肠镜诊断为结肠占位性病变,于年7月30日(这一天刚过等待期)确诊为结肠癌。年8月8日24日,原告袁某某进行了住院治疗。而后,原告袁某某向被告的上海分公司申请理赔,被告的上海分公司遂出具了理赔决定通知书:原告投保前存在影响被告承保决定的健康状况,而原告在投保时未如实告知为由,通知被告解除双方签订的保险合同、拒付重疾险保险金,酌情支付医疗费用保险金6,元。平安人寿的意思是很明显的:袁某某在投保前存在未如实告知的情况,而这个未如实告知的情况,已经影响到保险承保的结论了,因此,拒绝支付保险金。平安人寿这样做,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原告袁某某不能接受,他认为平安人寿所做出的《理赔决定通知书》,“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便起诉到了法院。在庭审中,原告辩称:高血压药是替其妻子配的,是将医保卡用于给妻子购药产生了高血压药的购买记录,并非原告患有高血压。但是呢,被告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对此不予认可,认为原告属于违反如实告知的义务。对于这一案件,审理法院认为:原告虽然口头声称,其因医保卡给妻子购买高血压药,而显示了高血压药物的购买记录,但原告未提供证据予以证明,且将自己的医保卡借用给他人,产生的不利后果,也应当由其自行承担。根据现有证据显示,可以认定原告未履行其法定的如实告知义务。因此,审理法院判决保险公司拒赔理由成立。至此,这场“医保卡外借拒赔案”,平安人寿胜诉。03保险公司在理赔的时候,一般是优先调查就诊记录,然后才会选择性的调查你的购药记录。那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看门诊、住院、做手术、体检,只要用的是你的名字,就会算到你头上。如果是感冒发烧,没有涉及到健康告知,问题不大。如果是大病,比如住院、手术、慢性疾病、体检异常,千万不要心存侥幸。为什么保险公司要这么严格?除了健康方面的风险,“医保卡外借”引起的道德风险,也同样是保险公司需要考虑的。在保险公司看来,医保卡外借,是不诚信的行为。医保是国家公共资源,是一种福利政策,如果你把医保卡外借,其实是涉嫌套取国家公共利益的。这次外借自己的医保卡,下次会不会外借自己的商业保险?这次骗取医保报销,下次会不会骗取商业保险金?对此,文文大保贝儿并不做任何道德上的评判,只是建议大家后续尽量避免医保卡外借的行为。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与其未来要承担这样的风险,不如一开始干脆就拒保。以后也省事了。医保卡外借是一个很笼统的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无论如何,请务以后避免医保卡外借行为,以免给自己造成不当的后果。04关于“医保卡外借”,我们要注意什么?(1)坚决杜绝医保卡外借这种行为如果自己的医保卡已经借给别人用过了,那么请马上停止这种行为。然后到所在地的社保机构,查询医保卡的购药记录和看病记录。看一看自己的医保卡都拿过哪些要,看过什么病,是否存在可能被拒赔的问题。如果没有,或者只是买一些治疗感冒发烧的非处方药,那对于日后的投保是没有影响的。(2)自证医保卡外借如果,外借医保卡的购药记录,买的是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药物,甚至更严重的,直接就有住院记录了,那投保真的会比较麻烦。有的保险公司会直接拒保,也有一些保险公司,需要提供很多的自证材料,再进行人工核保。有些保险公司是支持医保卡外借核保的:如果医保卡外借只用于在药店购买药物,自己本身没有相关疾病,并且其他健康告知都符合的情况下,可以投保;如果医保卡外借涉及到门诊就诊、住院,需要进行人工核保告知医保卡外借的情况,填写承诺书,简单描述,承诺是否患有该病,并且提供近一年对应疾病的项目检查报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时期,保险公司的核保规则也会有不同,投保时还是以保险公司要求为准。(3)定期体检,存好体检记录如果存在医保卡外借的情况,甚至是有住院病史,医院体检。外借医保卡后,在投保时最好选择如实告知,如果在未告知的情况,就算成功投保了,在理赔时也会有拒赔的风险。定期体检,保留好可以证明自身长期健康状况的依据,在发生理赔争议时,赔付成功的概率才会更高。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保险公司如果想查,是一定可以查到医保卡的使用记录的。提前告知,我们还有机会为自己自证,还自己一个“清白”。ps之前确实有小伙伴问文文大保贝儿,在我国买保险采用询问告知的方式,投保时需要回答健康告知,健康告知里面也没有关于医保卡外借的问询。那为什么医保卡外借,还会影响购买保险呢?主要的原因就发生在理赔的环节,医保的医疗记录,是保险公司理赔的参考。在实际购买保险的过程中,有一些无良的保险销售人员,为了业绩,会纵容、甚至帮着客户隐瞒事实、不进行如实告知。文文大保贝儿懂的,有些时候并不是用户主动希望这样。买倒是买到了,可多年以后,他离职了、消失了,当年的误导,却需要由被保险人承担下场,独自面对理赔纠纷的问题。文文大保贝儿觉得,这样真的是不值。如果买保险存在理赔的风险,我宁愿你不要买。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对你有用,也欢迎大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