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m-mip.39.net/czk/mipso_9192457.html教资证面试指导往期查看:
1.教师资格证面试,据说考过的都看篇文章
2.教师
资格证面试结构化之六大模块
3.资格证面试结构化真题分析(上)
4.河北教师资格证结构化真题(下)
5.教师资格面试备考:写教案的那点事儿
6.考小学数学的进,手把手教你写面试教案
7.小图手把手教你写小学语文教案《桃花心木》
8.考教师资格证英语科目的进,你们要的教案
9.考小学美术/体育/社会/音乐科目的,来学习
10.手把手教你写初中语文面试教案
11.考初中英语科目的亲你们要的教案到了
备课纸--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教案《角的平分线》
1教学目标
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与计算。
在探究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增强探究问题的兴趣、有合作交流的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探索精神,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教学重难点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应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
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角平分线的画法
2.利用PPT创设情景:
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AB=AD,BC=DC.不用度量,就知道AC是∠DAB的角平分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二)生成新知
探究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组同学交流,找生到黑板上板演.教师纠正答案)
如图,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试着证明你的结论.
结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证明步骤:
①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②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三)深化新知
思考: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应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由学生讨论汇报)
(四)应用新知
1.例题:解决导入中PPT的问题
2.练一练:(1)下面四个图中,点P都在∠AOB的平分线上,则图形_____中PD=PE.
(2)下图中,PD⊥OA,PE⊥OB,垂足分别为点D、E,则图中PD=PE吗?
(3)在S区有一个贸易市场P,它建在公路与铁路所成角的平分线上,要从P点建两条路,一条到公路,一条到铁路,怎样修才能使路最短?它们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五)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角平分线性质的逆命题并证明。
4板书设计
5教学反思
备课纸--初中物理
物理教案《串联电路电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串联电路电压的计算规律,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得出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增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锻炼和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2)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
3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4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演示实验:先用一只小灯泡组成一个简单电路,同学们观察它的亮度。然后再串联进去一个相同的灯泡,观察第一只小灯泡的亮度是否变化。
问题:为什么两只灯泡串联在一起亮度会变暗呢?
导出课题: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环节二:科学探究
问题1:回忆关于电压的知识。
回答1:电压符号“U”,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还有千伏、毫伏等单位。
问题2:还记得电压表怎样使用?
回答2:(1)电压表要与被测电阻并联。(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3)注意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
教师引导:为什么串联之后小灯泡变暗了呢?这其实和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有关,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串联电路电压有什么特点。
实验探究: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猜想:串联电路中,每个灯泡电压小于总电压。
5.交流讨论:实验中哪些数据不符合结论,为什么?操作是否正确?小组分工是否明确?
6.总结: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
问题3:我们已经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谁能解释一下课前老师演示的小实验呢?
回答3:当电路中只有一只小灯泡时,它的电压等于总电压。而两只小灯泡的电压之和才等于总电压,所以此时没个小灯泡电压减小,亮度变暗。
环节三:巩固提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填写实验报告,整理实验流程。
5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
备课纸--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教案《燃烧的条件》
1教学目标
认识燃烧;知道燃烧和燃烧的条件;能利用燃烧条件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通过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探究燃烧的条件。
通过设计实验,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增加对化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教学重难点
认识燃烧条件。
利用燃烧条件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3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魔术:烧不坏的手绢(将20mL的95%的酒精与10mL的水混合。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入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并没有烧坏)
教师: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能揭开魔术的奥秘了。
环节二:讲授新课
请学生们回忆以前学过的燃烧的实例,说一说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
归纳:通常意义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过渡:什么情况下能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接下来我们探讨燃烧的条件。
进行三组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的结论。
(2)对比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下白磷不燃烧。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并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学生思考并讨论让水下白磷燃烧的方法,教师听取意见后演示实验,热水下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
总结: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揭秘魔术:水分蒸发吸收了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使手帕的温度达不到其燃烧的最低温度,手帕无法燃烧保持完整。
环节三:拓展提升
思考:1.为什么篝火中的木材要架空?2.实验室的酒精灯通常用火柴点燃,煤气灶用电子打火器点燃、煤炉则要用纸屑、木条等引燃,这是为什么呢?3.点燃火柴时,划火柴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作业:思考怎么才能灭火。
4板书设计
5教学反思
备课纸--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教案《用药和急救》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及结合自身经验,提高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活动,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
2教学重难点
重点:1.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2.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难点: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
3教学用具
各种常用药物说明书
4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运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身体不适或诸如感冒、腹泻之类的小病困扰时,通常都是怎样处理的?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随后再次发问,询问学生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这些用药常识以此来对症下药的。我们在使用这些常用药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以此通过这种方式,引出本节所学内容。
(二)新课教学
安全用药
(1)通过学生对自己常用药的交流介绍,增加常用药及安全用药的使用常识
承接导入的谈话内容,教师再次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回答。
①我们平常用过的药有感冒药、消炎药,还有哪些呢?
②这些病一般都是哪类?治疗什么病的?(属于治疗伤风、感冒、咳嗽、头痛、牙痛等。)
③这些药有什么共同特点?(主要用于治疗或缓解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病。)
④这些药物我们一般在哪可以购买到?(医院、药店、大超市)
(2)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教师利用学生的回答,引出非处方药。(同学们提到的这些家庭中常见的药物,都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我们称之为非处方药。)随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有关非处方药的说明,共同讨论、交流,谈谈对于非处方药的了解。
随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处方药的用处所在。(一些老年病或顽疾,在家里也放有一些常备药,那么这些药与之前的非处方药又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提出问题之后,顺势引导出处方药的学习。(像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一些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医院凭医生的处方才能获得,或凭处方由大的药店购得,他们和我们刚刚学到的非处方药不同,我们叫它“处方药”)随后要求学生找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不同与相同。
(三)作业交流
引导学生从网上或者其他途径查找有关安全用药的资料,在下次上课时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一些急救常识,你都会些什么方法?请同学们提前学习一种或几种急救方法。下节课我们一起进行交流学习。”
5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购买网课
面授班次可咨询-咨询
石家庄华图:红旗大街88号广友大厦6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