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仁和药业发布消息称,拟以7.19亿元收购深圳市三浦天然化妆品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各80%的股权。01仁和药业盘子越做越大了公告显示,深圳三浦和仁和药业属于同一最终控制方,其余6家公司也有部分产品来自深圳三浦,且品牌大部分使用的是“仁和”商标,因此这7家公司全部属于关联公司,实际上是“亲属关系”。深圳市三浦天然化妆品有限公司以研发、生产化妆品、护肤护发用品、医疗器械、洗涤用品等为主;江西聚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经营化妆品、护肤护发用品为主;江西聚优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经营医疗器械、保健器材为主;江西美之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经营食品、保健品为主;江西合和实业有限公司以经营母婴用品、保健食品为主;江西仁和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大健康相关产品研究与开发。江西金衡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业务以研发、生产食品、保健食品、中药饮片为主。这7家企业均向大健康相关产品行业延伸及发展。经查询发现,这7家公司经营范围各不相同,所涉领域广泛,包含化妆品、护肤品、医疗器械、食品、母婴用品、中药饮片等。对于此次收购,仁和药业称,基于此,年是仁和“五五”规划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仁和事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之年。公司“五五”规划明确指出在继续保持公司OTC行业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加大加快大健康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传统OTC板块与创新大健康板块的双轮驱动,进而推动公司健康、长远的发展。此次公司与上述七家公司最终完成收购后,有利于公司优化战略布局、丰富公司产品资源,扩大公司产品的品类品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符合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符合全体股东和公司利益。据资料显示,仁和药业的的前身是九江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年在深交所上市,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转型为医药企业。目前,仁和药业的主业是OTC类产品、大健康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作为医药OTC(非处方药)行业龙头公司之一,“仁和”是一块深入民心的金字招牌。围绕仁和可立克、优卡丹系列、妇炎洁系列、大活络胶囊、闪亮滴眼液、清火胶囊、正胃胶囊等主营产品,仁和药业的业绩表现也几乎没让投资者失望过。不过,在这些家喻户晓的产品之后,有行业人士表示,年以来仁和药业就看不到新的可圈可点的“重磅产品”了。近几年仁和药业也开始尝试收购和转型。据wind数据显示:自年开始,仁和药业相继收购了江西制药、樟树制药、药都药业、元生堂、隆安堂、中盛药业、禹欣药业等10多家公司,合计耗资约为20亿元。无疑,此番收购将再次扩大仁和药业的产品线,但是会否带来新的重磅产品尚无法确定。02健康相关产品逐渐凸显的财务魅力年报显示,仁和药业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1.06亿元,同比增长-10.37%。实现利润总额8.48亿元,实现净利润6.5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6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增长了5.74%。对于业绩驱动因素,年报称OEM贴牌产品和自有产品基本各占收入的一半。面膜、祛斑霜、男性保健品、减肥药......“仁和”贴牌产品可谓五花八门,OEM在为仁和药业挖掘品牌价值增加营收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围绕仁和药业贴牌业务门槛低、虚假宣传等质疑风波将对品牌信任度带来负面影响。对此,仁和药业在书面回复中称,公司所属医药制造业,行业细分则是一家以OTC类产品、大健康类产品为主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公司产品较多,种类丰富,就产品生产公司来区分,公司产品分为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公司自有产品是发展根本,OEM贴牌产品是有益补充。目前从收入来看,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基本各占一半,但毛利方面,自有产品的毛利高于贴牌产品,公司深知公司自有产品是公司未来业绩的保障,也是发展根本,但贴牌产品是公司产品的有益补充,二者相辅相成、互不排斥。时间尺度拉长到近五年,可以明显看到仁和药业两项营业收入虽然变动不大,但是毛利率相关变动格外需要引起注意:这其中又尤其以健康相关产品毛利率的巨大变动为甚:年此部分业务的毛利率足足达到了53.32%,但是接下来三年内,该项目毛利率年年缩减不说,从19年开始,健康相关产品毛利率不敌药品利润。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相对于药品毛利率波动的稳定,健康相关产品毛利率的巨幅变动带来的可能性也惹人遐思:仁和药业会不会是因为“尝过了大健康的甜头”才决定加码的呢?仁和药业另一个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