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86.html
4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增强门诊共济保障功能,普通门诊*策范围内支付比例从50%起步;改进个人账户计入办法,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通过对医保基金的“腾笼换鸟”,极大地激活和提升基金的使用效率。
门诊共济*策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报销门诊费用,二是个人账户改革,三是家庭共用。一直以来,我国的医保制度遵循“统筹基金管大病,个人账户管小病”的基本原则,但在现实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个人账户积累的规模越来越大,年已近1万亿元,但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低,局限性日益凸显。
客流营业额双降
根据《意见》,单位缴费全部划入统筹账户,个人账户原则上控制本人参保缴费基数2%以内。我国单位缴费的平均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7.58%,其30%约等于职工工资总额的2%,这部分资金在改革后将不纳入个人账户。也就是说,改革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进账金额少了一半左右。
反观医保定点药店收入结构,医保卡个人账户在零售药店刷卡消费额在年达到亿元,占据药店销售收入的半壁江山。如果《意见》*策落地,职工医保个人资金池缩小,会直接影响药店25%的营业额,同时带来的还有客流量和毛利润损失。
很多参保人员觉得,医保个人账户不是自己的钱,或者认为这个钱只能买药,所以在医保定点药店刷卡“大手大脚”。当个人账户金额减少一半,再买药就要支付现金,不管是心理还是行为上,都会影响患者在药店购药的选择。
医保个人账户缩水,药品互联网销售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以及各项针对药店经营和医保资金使用监管不断加强的大环境下,线下实体药店挑战大增。
支持外配处方
《意见》将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的用药保障服务纳入门诊保障范围,支持外配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和配药,并提出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保障范围。
对患者来说,门诊费用以前主要通过个人账户的方式来保障,现在则通过“共济保障”的统筹基金支付,进一步提高一些多发病和常见病的门诊报销能力。对零售药店来说,患者除了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医院外配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和购药,符合规定的纳入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
这就涉及到处方流转问题。零售药店想要拿到外配处方市场份额,就要和医保局合作,争取定点零售药店的结算和配药。但是处方流转的定点药房和普通药房对软硬件有更高要求,比如和医保结算系统对接、和医院HIS系统对接,以及执业药师的要求等等。
因此,药店承接门诊共济改革“红利”,专业化和智能化建设非常重要。以下五个标准必不可少:一是具有医保定点药店资格;二是在医保考核中满足合规要求;三是专业服务能力不可少;四是品种满足消费者需求;五是完善的合规体系。
打造慢病特色
个人账户每年减少亿元,这些钱到了哪里?用于加强门诊保障,可以真正用于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用于对医疗服务的支付。也就是说,年轻人可能在药店买药,自费比例加大;中老年人特别是慢病患者将通过家庭共享医保账户受益。
所以定点药房将迎来中老年慢病患者,这些慢病一般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传染病和精神疾病等,特别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的慢病服务和药事服务要跟上,和厂家一起,打造慢病专业特色药房。
个账改革路径清晰,药店要么争取进入统筹,做强以处方药为主的专业药房;要么摆脱“医保依赖症”,升级为大健康药房;或双跨或专攻其一,尽早找到定位。
1.积极争取外配处方定点药房外配处方或处方流转涉及医保资金的使用和报销,在带来客流量和营业额的同时,必将受到医保资金的严格监管,防止在定点药店环节套取医保资金。药店要做好软硬件建设,符合外配处方定点药店标准。
2.打造特色药房,以服务致胜中老年人特别是慢病患者成为药店消费主力*。在医疗机构慢病长处方放开和门诊共济至少报销50%的影响下,医院争夺慢病患者?打造慢病特色药房、提高慢病服务能力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3.升级药房功能,打造健康超市零售药店经常销售慢病产品、OTC常用产品和保健品。慢病产品受*策影响销售下滑,OTC常见品种和保健品不属于医保报销范围,药店可以在非医保体系品种做文章。医保毕竟是普惠性、保基础的定位,药店可以差异化定位,在细分品类经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4.拥抱互联网,成为主流在线诊疗平台线下药店B2C和O2O模式都离不开药店。浙江金华试点的网订店送,就把药店纳入外卖平台,通过互联网拓展业务。京东健康、好大夫在线、平安健康等主流互联网在线诊疗平台,在商城卖药之外,为了提高效率,也需要和大量线下药店合作,药店不妨积极搭乘互联网快车。
链接
自费药质优价廉“神药”退场
门诊共济保障制度将对药品市场带来以下影响:
1.医保药品市场进一步扩大。门诊用药和医保定点药店的患者购药行为进一步规范,非医保药品销售将成为纯自费行为。从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的角度出发,医生和患者在能解决疾病问题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医保药品。
2.自费药市场竞争激烈。患者用药决定权增大,自费药将进行有效性和低成本的综合竞争。药品进一步回归治疗的基本属性,形成同类治疗领域品种综合竞争。为此,药企应尽快启动对现有产品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依据,并据此制定营销策略和行销手段。
3.随着医保资源在医疗活动中的配置更加合理,医保资金监管更加到位,单靠临床拉动安全而无效的“神药”将被逐步清除出医保目录,最终被淘汰。过去,有些医保药品通过发放药品回扣等非正当手段追求更高销量,不少非临床急需的辅助药品,更多是靠公关进入医保目录。
当前,情势发生改变,不仅“神药”越来越不受欢迎,而且将其逐渐调整出医保目录是必然趋势。近年来,反腐力度空前,医药代表备案制度等相关*策出台,药品商业贿赂极大收敛。国家医保目录每年动态调整,且目录调整与药品集中议价结合,药价显著下降。降价后的药品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失去了临床回扣的基础,药品临床使用将更趋于合理。(李连保)
编辑:范晓艳
热点、干货全都有!扫码加小编入群备注“姓名+公司”朋友!“在看”一下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