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基层医生注意双黄连口服制剂说明书修改, [复制链接]

1#

作者:梅松*

前不久,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双*连颗粒等口服制剂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说明书的公告(年第40号)》,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监局决定对双*连颗粒等口服制剂(包括颗粒剂、糖浆剂、片剂、泡腾片、分散片、咀嚼片、含片、合剂、滴丸、胶囊剂、滴剂等)说明书中的、和项进行统一修订。

其中,在双*连口服制剂属于处方药的药品说明书中,项中增加皮肤、消化系统、全身以及其他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内容,项中增加对本品及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和风寒感冒者禁用,项中增加过敏体质者慎用;在双*连口服制剂属于非处方药的药品说明书中,项中增加监测数据显示,双*连口服制剂有皮疹、瘙痒、恶心等不良反应报告,有肝功能生化指标异常、过敏性休克个例报告,项中增加对本品及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和风寒感冒者禁用,项中增加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以及发烧体温超过38.5医院就诊等11小项内容。

双*连口服制剂的药品组成成分分别金银花(双花)、*芩和连翘3味中药,都是临床上常用于风热感冒的中药饮片。从中医药基本理论角度来说,这3味药物安全性相对可靠。

那么,为啥双*连家族药物,从注射制剂到口服制剂先后都遭遇修改说明书呢?

毫无疑问,与临床使用量增加有一定关联。而临床使用量导致的不良反应增多,又与不遵照中医药基本理论使用有关联。

举例说,此次双*连口服制剂药品说明书项中增加了“风寒感冒者禁用”内容,特别是非处方药类双*连口服制剂销售过程中,有多少购药者和使用者能区别风热感冒、风寒感冒和风燥感冒,从而安全使用双*连口服制剂呢?

据笔者观察

多数普通民众不能准确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仅以单纯“发烧为风热,怕冷为风寒”分别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从而盲目运用双*连家族药物。

从说明书修改增加的内容可看出,双*连口服制剂存在严重过敏反应风险,当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可疑存在不遵守中医药基本理论用药、盲目扩大使用人群等问题,当引起中医药行业的重视。

否则,“中成药不良反应逐年增多”将逐渐成为中医药行业的“引擎效应”。这种有“人为增加”嫌疑的中医药“引擎效应”,或成为中成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引擎盖”。

不管是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还是从传统医药角度来说,医学长期存在未知性和局限性,不管是哪一个病种、哪一类药物、哪一个品种,依旧还有很多人类未知的东西,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从业者继续探索和研究。

比如,双*连制剂所含的3味中药成分,就存在很多很多值得专业人员去探索和研究的地方,金银花、*芩、连翘各含有哪些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与哪些药物不能同时用、能同时用等等,太多的内容充满着未知性色彩和挑战性风采。

对医学知识和药物常识尤其是中医知识和中药常识较欠缺的普通民众来说,很容易盲从运用中成药类药物,甚至有很多人将中成药看作是西药,滥用现象极为明显。

从中医药专业角度来说,这种现象是“大忌”,毕竟存在“寒热不分、虚实不明、攻补不适”等严重后果,一旦用反了导致严重不良后果,这类药物必将首当其冲成为“背锅侠”。

举例说,风寒感冒患者误用双*连家族药物,很容易导致寒邪加剧,病情加重,因为金银花、*芩、连翘均属于寒性药物,特别是实寒体质者,用之更容易导致寒邪加重,甚至引发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的严重不良后果。

笔者认为

双*连家族药物遭遇“全家”修改说明书提醒中成药产业,千万别把中成药发展的目标局限在销售量上,把“安全量”提起来才是中成药永恒发展的目标。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需企业下真功夫,从最高标准精益求精去研究药物、制造药物、销售药物和指导使用药物,否则容易被中成药说明书修订中的“引擎盖”遮掩,从而引发“引擎效应”,严重影响中成药产业乃至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需要临床工作者在处方药物时更加谨慎,时刻以中医辨证论治的态度去运用,并加强患者安全用药教育。

基层风采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