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同仁堂300年金字招牌的新起点 [复制链接]

1#

从清朝康熙年间走来,比美国成立还要早上多年的中药龙头企业北京同仁堂,是超百年历史的品牌中,依然不倒不败的一个。北京同仁堂的市值大约是.2亿元,同样是中药龙头股的云南白药市值却超过千亿,片仔癀市值更是在亿以上。年金字招牌是被低估了,还是市场表现真的差强人意?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在找到更高的增长。

文/肆月

出品/硬通社

1

价不对位的同仁堂

说起同仁堂,这个老字号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它可以称得上是一家中药企业,也是中药文化的代表。同仁堂拥有22条通过质量认证的生产线,打通了完整的产业链,从中药种植到加工生产,从物流配送到药品零售,应该说这是一家非常有市场话语权的企业。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同仁堂一直以来的古训,也因此同仁堂研制出了很多选料上乘、疗效显著的经典中成药物,比如说在心血管方面非常成功的安宫牛黄系列,补益类的六味地黄系列,清热类的牛黄解毒系列,妇科领域的乌鸡白凤系列,最近在精神疾病方面抗抑郁的首个新药巴戟天寡糖胶囊,也成功进入临床阶段。这些药物,想必有些生活常识的人都听说过,有些极为常见,有些却是一丸难求,这其中的一些药物在国际上,也是蜚声海外。

同仁堂的百年大宅,要想追溯起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清康熙八年,这个品牌诞生于年,由乐显扬创建,医院的吏目,被后人誉为“大清药王”。乐显扬出身是铃医世家(手摇串铃,奔走在大街小巷,行医卖药),在行医卖药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和医疗经验,因此,在中医药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北京地区小有名气,后经人介绍进入了清皇宫,医院的吏目,结束了乐氏祖传的铃医生涯。

在深宫大院中,乐显扬对宫廷官僚间尔虞我诈和腐败行径厌恶透顶,他宁可做良医济世一方,也不愿为贪官残害百姓,到了年乐显扬辞官出宫,开始为百姓奔走看病。逐渐,他觉得应当有一间药室,于是位于北京大栅栏的同仁堂药铺就这样诞生了。

同仁堂真正开始光耀门楣,还要到清康熙年间。乐显扬的第三子乐凤鸣恪守父训,接续祖业,在康熙四十五年()分别汇集成《乐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同仁堂药目》二书,使同仁堂声誉大振,迅速波及全国,一般病家、客商云集,年雍正清宫御药房用药也指令到同仁堂拣选,而得此殊荣的民间药铺仅同仁堂一家。

深厚的品牌历史文化沉淀,是同仁堂深不见底的护城河。在千年历史长河里,只出了这一家流传至今的百年老字号,这种优势,得天独厚,永远都无法复制。

年北京同仁堂集团成立了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交所上市,在拉出一条增长曲线以后,从年开始,公司总营收和利润,便经历了一个长达几年的盘整期。资本市场的风,把同仁堂几乎给遗忘了。

2

中药行业的新机遇

同仁堂的5大系列在其披露的年半年报中贡献营收约为22.37亿元,占上半年总体营收的30.4%,毛利率为58.13%。这五大系列除了安宫牛黄经典系列外,市场认知度最高的就是六味地黄系列,我们注意到这也许得益于六味地黄系列属于非处方药,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市场推广。而除去六味地黄系列外的四大,都为处方药。处方药的宣传和推广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根据有关规定,处方药只能在国家卫计委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发布广告,禁止在大众媒体上发布广告。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在合理用药的通知中,也规定了,西医不能开具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除非取得相关资质证书的西医方可开具。这也在初期对整体营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对比片仔癀或云南白药来看,后2者都是非处方药,宣传范围较广,且其经典药物配方属于国家保密级配方,这就为后2者巩固了企业的护城河,也是同仁堂至今没有超越的原因。

另外,在同仁堂披露的年半年报中,我们看到了曾经居高不下的营销费用支出有了一定的下降,本期披露的销售支出为14.22亿元,依然是其他几项费用成本中最高的一项。据有关方面报道,同仁堂公司销售费用在业内龙头中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是片仔癀的2.15倍,云南白药的1.75倍。并且在年披露的年报中显示,同仁堂公司总计员工人数人,销售人员为人,占到了企业用工人数的50.8%,也就是占到了一半的员工。大概同仁堂药店的商贸流通属性,是营销人员众多的主要原因吧!那么,在营销上如此大投入的手笔,利润率又如何呢?

*图片来源同仁堂年年度报告

根据有关披露显示,同仁堂本期的销售毛利率为47.97%,销售净利率为13.46%,估值较高的片仔癀本期销售毛利率为49.8%,销售净利率为29.68%。毛利率相差无几,净利率明显较低,还是工业和商贸流通混合的结果。

很显然,同仁堂的管理层已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年第二季度,就开始了营销改革:形成“4+2”经营模式,精准布局OTC、终端、医疗、药酒四大市场,针对四大板块分别成立四大事业部进行精耕细作。同仁堂商业结合不同地区需求开展了中医义诊、用药咨询、脑中风筛查等线下体验活动,并积极拓展电商渠道,发展家庭药房和京东到家等线上业务。

老字号总有吃老本的问题,因为深厚的根基,经营的足够稳健,鲜少会看到年轻人在老字号企业中担任重点角色,这也导致了这些老字号企业缺乏一定的市场活力,近些年许多老字号也都渐趋没落了,比如说卖包子的“狗不理”或者卖烤鸭的“全聚德”,百年药企也难逃安稳安逸缺乏增长的宿命,所以龙头中药企业们纷纷开始追求第二条增长曲线,在大健康、大消费走红的当下,时代给予了中药企业足够的红利。

基于此,很多药企不断地在进行品类拓展的努力,我们看到云南白药通过牙膏跑通了日化,片仔癀在药妆上不断发力,东阿阿胶的养生零食桃花姬也打开了知名度。

而同仁堂,在化妆品、日用品、饮用品方面也均有涉足,但尚未打开市场知名度。上一届领导人,采取的多元化扩张道路,最终也因在不擅长的“蜂蜜食品”领域里被打得落花流水,最终以吊销执照落幕。这曾是同仁堂一度的丑闻,也是同仁堂重生的起点。

3

新班底新气象

从年二季度开始,同仁堂的管理层就开始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整,到年6月,根据披露的信息显示,同仁堂的管理层又吸纳了一批年轻力量。

中医药本来就是一个传统行业,在上一个时代里,一般老年人会对中医药进行大幅消费或者更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