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互联网医疗,青云直 [复制链接]

1#

如需报告请登录。

1、互联网医疗行业政策体系完备,青云直上正当时

1.1、回首过往:互联网医疗行业曲折前行

萌芽(年-年):早在年,39健康网、丁香园等企业的创立开启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之路。

兴起(年-年):年左右,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驱动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进一步加速,一些现象级的企业开始创立,比如成立于年的春雨医生。

狂热(年-年):年随着“双创”概念的提出,互联网医疗行业在资本的支持下,开始迅猛发展。年开始,国务院、卫健委等部门开始陆续发布互联网医疗的大政方针,比如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热度空前。

遇冷(年-年):年开始,政策有所转向。年8月,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期结束后不再展期;年4月发布《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纯互联网平台类互联网医疗企业发展受阻,医院高增长势头。

转折(年-年):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医疗再次得到市场重视。随后各地推出细则,进一步驱动互联网医疗领域落地,比如广东省发布《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

1.2、总结现在:政策体系完备,构建互联网医疗发展基石

互联网医疗作为新兴事物,虽然短期内实现蓬勃发展,但缺乏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比如缺医院的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禁止网售处方药等。部分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一直处于法律灰色地带。法律障碍始终是限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但从年下半年以来,相关配套政策逐一完善,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得到完善的法律体系支持和保障。

完备的互联网医疗基础政策体系涵盖“医”“药”“险”三大门类:

(医)医院运营:年9月国家卫健委颁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以及《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

(药)网售处方药品: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已于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险)互联网医保支付:年8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

1.3、展望未来:疫情驱动互联网医疗供需双增,行业成长再加速

大家生活及工作习惯的改变往往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除非存在某种强外力的刺激,比如突发性的社会实践、高强度的返利补贴等。年非典疫情驱动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年滴滴快的高强度的红包大战让居民快速接受互联网出行的新生活方式等例子,就是较好的佐证。

受新型肺炎疫情影响,医院、医生、居民的行为也发生变化:

医院端:为减少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和提高医疗资源运营效率,医院选择建设医院,提供线上问诊服务。以纳里健康医院客户为例,根据卫宁健康公告内容,截止年2月10日,疫情期间公司互联网医疗已上线和正在上线的医疗卫生机构已近家(以公有云模式为主),而截止年底公司累计客户只有89家(全为共建合营模式)。

医生端:疫情爆发后,不少医生主动提供线上诊疗服务,为患者提供新型肺炎及其他疾病的线上咨询和诊治服务。

消费者: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使用线上问诊。根据各家公司披露的问诊量信息,疫情爆发以来,全网针对新型肺炎疫情的问诊量超千万次,医院约10年的门诊量。

新型肺炎疫情爆发,互联网医疗的供给端(医院和医生)激增,需求端(消费者)的规模也得以爆发式增长。行业供需双增,对互联网医疗行业进一步加速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驱动作用。

受政策影响,整合线下医疗资源成为互联网医疗重点方向

2.1、政策要求医院医院,整合线下医疗资源成关键点

《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医院分类两类: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医院,以及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医院。医院的运营必须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而不允许建立纯互联网平台的医院。

医疗资源有明显的线下属性且受区域半径限制。如果没有线下医疗资源做配合,比如检查检验等,线上医生仅能提供疾病咨询,无法提供严肃性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效果将大打折扣。线下医疗资源主要覆盖区域内居民,除去小部分的大病及罕见病,居民绝大部分医疗需求都在行政区域内解决,比如居民针对常见的感冒、发烧、发炎、疼痛,慢病管理,母婴检测医院、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就诊,大病才会去省会及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就诊。因此为了提升医疗服务效果,扩大覆盖面和影响面,整合线下医疗资源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2、医院模式和区域模式成为互联网医疗两大发展模式

根据线下医疗资源特色,互联网医疗以两大模式为主:医院模式和区域模式。医院建设自己的医院,为患者提供线上健康咨询、线上复诊、慢病处方延展等,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远程诊疗等服务,医院医院。区域模式通常以市或区县为单位,整合区域内各类医疗机构(医院、医院、医院、乡镇卫生中心等),构建区域互联网医疗生态体系,为居民提供线上健康咨询、线上复诊、慢病处方延展、网约护士等服务,为医疗机构间提供分级诊疗技术支撑等,比如健康中山平台。两大模式各具特色,目前共同发展。

2.3、共建合营模式更加高效,有望成为主流模式

从目前运营方式来看,互联网医疗模式分为自建自营模式和共建合营模式。自建自营模式是指医疗机构或者区域卫健委托医疗IT公司建设软件平台并提供系统运维服务,自身来负责平台的业务开展。而共建合营模式则是第三方机构与医疗机构或区域卫健委共同建设和运营医院或区域医疗互联网平台,医院医院医院和纳里健康共建,纳里健康提供IT服务支撑以及其它中后台服务,医院则提供医生,双方共同来运营医院平台。

共建合营模式的效率更高,有望成为未来主流模式。单从医院运营来看,医院不仅需要提供医生,而且还需要提供IT人员对软硬件设备进行运维服务,需要提供后台管理人员及客服。医生可以实现弹性供给,但中后台的管理人员则相对固定,且IT运维医院强项,医院自身来运营医院,运营成本高企。若采取共建合营模式,IT建设和运维、互联网服务以及其他医院中后台工作,可由第三方机构提供,并且第三方机构会服务多家医院,让其固定的IT和人员投入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医院仅提供医生即可;医生可利用上班时间(若医院针对医院进行排班)和空余时间提供线上医疗服务;患者可获得更优质的就医体验。共建合营模式能实现各参与方的效率最高化。未来共建合营模式有望成为主流。

3、多类盈利模式初步落地,行业商业价值逐步显现

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医疗服务本身属于低频消费,单一客户价值量不大,但互联网获客成本高;C端消费者线上付费意识不强,更愿意接受“免费”服务;医疗机构很强势,很难找到“买单”突破点等。诸多原因导致互联网医疗行业盈利能力弱。

经过前期的探索发展,多类盈利模式初步落地,比如线上问诊(为C端消费者提供付费的线上咨询、线上复诊、线上随访等服务)、远程医疗(大型医疗机构为中小医疗机构提供付费的医疗服务,比如远程多学科会诊,远程阅片等)、处方外流服务(处方共享平台方按交易金额1%-2%收取服务费)、线上支付返佣(按支付流水的万分之五返佣)等。

部分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详细分析如下:

线上咨询/问诊:比如居民可通过医院医院选择线上付费咨询或问诊,不同医生根据职称等因素进行定价,图文咨询在20-50元/次,电话咨询在40-元/次,复诊则为10-15元/次。

分析浙大医院医院咨询量前十医生的数据(咨询量截止年2月12日):除了两名医生是免费咨询外(咨询量分别排第7和第9),其余8名医生均采取收费咨询模式,每次收费在20-元不等;第1名咨询量为次,第10名咨询量为次;医生所在科室以生殖健康与不孕症科为主,还包含妇产科、新生儿科、核医学专业。

第十名次咨询量是个什么概念?医生并不是每周五天都去门诊,通常每周去2-3个半天,其余时间在住院部或处理其他工作。若按每次门诊咨询3分钟,每半天工作4个小时计算,每半天门诊量大约80次。次相当于一名医生大约3个月的门诊量。医院已经上线多年,但前期会有较长时间教育医生和患者过程,这也意味着这名医生最近1-2年来,每天都会面对线上问诊的患者。从普遍数据来看,医院上咨询量超次的医生并不是少数。可以说,线上问诊已经成为医院部分医生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从医生咨询量也可以间接反映出消费者线上问诊的付费意识正在增强。目前线上问诊需求主要是生殖健康、妇产科、新生儿科等年轻患者占比高的科室。居民线上付费就医的习惯已经初步养成,未来有望向更多的科室拓展。

远程诊疗:针对远程会诊,部分省份已经出台官方定价标准,比如山东省出台《第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表》,其中规定远程学科会诊双学科元/次,多学科(3个及以上学科)元/次;远程病理会诊元/次(以4张切片为基数,5张及以上切片元)等。

处方共享平台:国家一直在推动“医药分离”,并且对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加成,处方外流将成为行业发展大趋势。日本从年推行医药分离以来,目前医药分离率高达70%以上。处方共享平台通常以区域为单位进行,参与运营服务的厂商通常按交易金额1%-2%收取服务费。

4、互联网医疗市场超千亿,运营分成有望达百亿量级

4.1、围绕“医药险”展开“互联网+”服务,总规模超千亿元

互联网医疗盈利围绕“医药险”展开,但针对“险”目前还无成熟的商业模式,因此目前暂不分析其发展空间。“医”主要分为C端问诊类和B端远程诊疗类,“药”目前以处方外流模式为主。我国主要医疗资源医院,医院收入占比可以看出,医院收入总和总比高达98%。因此在测算“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疗市场发展空间”以医院数据为基础。

行业空间测算依据:

2C门诊类:医院门诊量为18.5亿次,医院为12.8亿次;根据现在医院收费标准,医院门诊费每次收费为50元/次,医院为30元/次;目前标杆医院的线上问诊量约占线下7%-8%,因此医院未来整体渗透率达8%,医院由于慢病管理患者占比更高,假设渗透率为15%。

处方外流平台:医院门诊药品收入亿元,医院亿元;目前日本医药分离率高达70%以上,假设我们门诊医药分离率达50%。

2B远程诊疗类:医院的远程诊疗量约占总门诊的0.3%。随着医共体、分级诊疗推进,我们医院的远程诊疗数目约为门诊量的0.3%。根据山东省远程诊疗的收费标准,每次均价约为元。

可以算出,2C的互联网门医院约74亿元,医院约58亿元;远程诊疗规模约为17亿元;线上诊疗类合计约亿元。处方共享平医院亿元,医院亿元;处方共享平台流量规模合计亿元。整体来看,互联网医疗总规模将超千亿元。

4.2、医院运营市场规模有望达百亿量级,盈利空间丰厚

对于互联网医疗共建合营模式来说,第三方机构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运营分成。目前线上问诊和远程诊疗模式分成约为20%,线上药品销售分成约为1.5%。由此可以计算出,2C线上问诊规模约为26亿元,医院15亿元,医院12亿元;2B远程诊疗规模约为3亿元;门诊处方共享平台分成收入约为26亿元,医院18亿元,医院7亿元;整体互联网医疗运营分成市场空间约为55亿元。由于规模测算基于年数据得出,我国医疗费用每年增速约为10%,预计未来互联网医疗运营分成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量级。

4.3、互联网医疗服务延展范围广,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除上述重点分析的线上问诊、远程诊疗等模式外,互联网医疗领域目前仍在积极探索其他类服务模式,比如互联网+健康管理,网约护士,健康商城,商保服务,聚合支付等,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医疗数据助力新型商业保险产品研发和精准销售,商保发展空间极其广阔。年11月,中国人寿联合万达信息,利用上海健康云平台资源,成功研发并推出单病种保险产品——“国寿肺安宝特定肿瘤疾病保险”(简称“肺安保”)。传统商业健康险产品基本上针对健康人群,针对患病人群通常拒保,或者收取高额保费。而“肺安保”产品根据区域人群医疗数据来开发,让肺小结节人群有机会获得健康险保障。区域互联网平台可以助力新型商业健康险产品研发,而且能协助产品精准营销,实现多方共赢。

以医院和区域互联网医疗平台为入口的聚合支付业务空间也有望达十亿量级。现在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移动支付、银行卡支付已经成为主流,很少使用现金支付。聚合支付平台则通常整合多种支付方式,实现支付统一管理,而医院和区域互联网医疗平台是其主要入口。聚合支付盈利模式以第三方支付平台返佣为主,目前返佣比例为万分之五,即交易金额1万元,可实现5元返佣。根据卫建委和医保局的数据,医院总收入约3.2万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1.76万亿元,而我国年健康险理赔金额约0.17万亿元,由此可知个人自费部分约占40%,即1.3万亿元。医院收入成长性,若按万分之五的比例计算,每年基于自费部分的返佣规模可达十亿量级。

网约护士作为新兴的服务模式,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鼓励各地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开展护理服务。随后各地出台“互联网+护理服务”政策细则。当地居民可通过区域互联网医疗平台进行“网约护士”,让护士及医务人员提供上门护理服务。以健康中山为例,中山市居民可通过健康中山APP预约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进行上门服务,比如为长期卧床患者提供“压疮护理”等。护士每次上门服务费约元,健康中山运营商每次收取费用的10%作为系统服务费,即每次收取30元系统服务费。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再叠加少子化趋势,网约护士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目前我国75岁以上人口数目约为0万人,与养老护理相关的业务空间也呈百亿量级。

5、投资建议

重点推荐:卫宁健康(医疗IT龙头企业,互联网医疗业务高成长)、创业慧康(医疗IT领军企业,整合多方资源推进互联网医疗发展)、久远银海(医保IT龙头企业)、思创医惠(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商)。

推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